靈性調節癌症照顧者負荷與憂鬱症狀之間的關係
La IS, Johantgen M, Storr CL, Zhu S, Cagle JG, Ross A.
Palliative & Supportive Care.2024 Jun;22(3):470-481.
研究目的:
癌症已成為一種需要大量非正式護理的慢性疾病,這對家庭照顧者來說通常是一種相當沉重的負擔。然而,靈性對照顧者負擔和心理健康結果的影響尚未得到充分研究。本研究旨在探討在癌症治療過程中,照顧者負擔、靈性和憂鬱症狀如何變化,並調查靈性在照顧者負擔與憂鬱症狀之間關係中的調節作用。
研究方法:
這項二次分析使用長期追蹤研究,進行三次數據收集(baseline、3個月和6個月)。家庭照顧者完成了《照顧者反應評估》、《靈性觀點量表》和PROMIS®憂鬱測量工具。使用混合線性模型(Linear mixed model)進行分析,並控制相關的共變數。
研究結果:
靈性、總體照顧者負擔和憂鬱症狀在6個月內保持穩定。在三個時間點中,超過30%的照顧者有輕度至重度的憂鬱症狀。有證據表明,整體負荷對憂鬱症狀有影響。值得注意的是,照顧者的靈性對憂鬱症狀和照顧者負荷之間的關係有保護作用(b = -1.35, p = .015)。靈性越低,憂鬱症狀與負擔之間的關係越強,特別是在行程負擔、經濟負擔和缺乏家庭支持的子量表上。
研究結果和意義:
靈性是應對照顧挑戰的重要資源。本研究表明,對癌症照顧者進行全面的調查和靈性護理,可能改善他們的癌症照顧經驗,並可能影響受照顧者的健康。
評論:靈性作為癌症照顧者心理壓力的調節資源
La 等人於 2024 年發表的這篇研究,精確地指出在長期癌症照顧情境中,「靈性」不僅是個人信念與慰藉的來源,更可能是減輕心理負擔與憂鬱的重要心理保護因子。該研究對於整合靈性照護進入癌症照顧模式,具有高度啟發性與實務意義。
1. 照顧者負荷:不可忽視的隱性成本
癌症作為慢性疾病,其治療與恢復週期長,導致家庭照顧者面臨持續性的「照顧者負荷」,這不僅包括實際的行程與經濟壓力,也涉及孤立、家庭支持不足、與心理枯竭等複合壓力。本研究顯示,在 6 個月內,高達三分之一的照顧者持續出現中度至重度的憂鬱症狀,反映出這一群體的心理風險已成為重要的公共衛生議題。
2. 靈性調節:減緩心理壓力的潛在力量
研究的關鍵發現在於,靈性越高的照顧者,其憂鬱症狀與照顧者負擔之間的關聯顯著較弱。也就是說,靈性在其中發揮了保護性調節作用,特別是在日常行程壓力、經濟壓力、與缺乏家庭支持這三個方面。
這點不僅再次肯定靈性作為心理調適資源的潛能,也提醒我們在整體照護計畫中,應重視照顧者的靈性需求與信仰背景,不應將其視為「附屬」或「無關醫療」的要素。
3. 實務與政策意涵:整合靈性照護的必要性
根據本研究結果,未來癌症照護政策和臨床實務應考慮以下幾點:
- 靈性評估:將靈性觀點納入癌症照顧者的常規評估工具,識別高風險群體。
- 專業培訓:提升護理人員與社工對靈性敏感度與應對技巧,推動跨專業整合。
- 靈性介入:開發如靜心冥想、靈性團體對話、宗教支持系統連結等資源,實際支持照顧者的內在力量。
4. 未來研究建議
雖然此研究使用縱貫設計並加入混合線性模型控管變項,仍建議後續能擴展至更長期的追蹤,並探索不同宗教與文化背景中靈性保護作用的普遍性或差異性。同時,也應探討靈性是否可透過訓練或干預提升其調節效能,並進一步影響受照顧者的預後與家庭照顧品質。
總結
本研究為癌症照護者的心理健康議題,帶來極具價值的洞見——靈性不是抽象信念,而是一種具體可操作、實際可影響心理結果的重要心理資源。將靈性照護納入癌症治療體系,不僅有助於減輕照顧者負擔,也可能產生正向的連鎖效應,改善整體照護品質與病人生活品質。
編譯與評論: 百聯醫學編譯
Translator and Reviewer: PI-Union Medical Science
Source:
https://pubmed.ncbi.nlm.nih.gov/38131143
為善最樂,請支持以下公益團體: